三千年文明,为何培育不出一株自由之花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
推荐关注
上方公号内回复 000 有惊喜选自钱满素《爱默生与中国》东方出版社 2018
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天下治矣。 ——《列子·杨朱第七》 当托克维尔已经开始担心民主中的多数人专制时,在中国,少数人专制仍然“天经地义”。原因很简单:在国人的政治思想中,“自由”一直是个陌生概念。 不夸张地说,个人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来说完全是陌生的。国人不重视个人判断,更习惯于群体思想,把“别人怎么说”看得比“自己怎么想”更重要。 政府历来统管思想,文化中也没有天赋人权和社会契约学说,没有民众参政传统,多数人也不认为自己有这个权利。“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到了需要百姓出力时才用得上。什么时候说过“匹夫有权”?没有权又谈得上什么责任呢? 中国社会的三大基本结构——高度中央集权的官僚机构、绝对君主制和宗法制,本质上都和个人主义水火不容。 在西方,个人的渺小是对上帝而言;在中国,个人的渺小是对等级制而言。国人习惯于等级化社会,每个人都清楚自己的位置。从小受到的教育不外乎服从、迎合,因为忠孝所要求的,就是无条件听话。 中国文化中并非没有个人主义成分,但与现代个人主义不是一回事。很难说这些成分是否会朝个人主义方向发展,但起码,中国的文化背景没有允许这一变迁的发生。其实,历史早已证明,中国不是个人主义的合适土壤。 ▲提倡“为我”学说的杨朱,被中国人批判了两千多年,至今仍未“翻身”
儒家:在修身中泯灭个性 儒家的自我和修身联系在一起,集中表现在重视个人的气节、人格和责任,鼓励自立,做有德行的人,抵制名利的诱惑、权势的威逼,内心中要有一个极强的自我。从孟子维护“士”和人民的尊严中可以看出,儒家具有一定的个人主义潜在倾向。 但是,儒家的自我不能发展为个人主义。 首先,儒家的自我是道德概念而非政治概念。它关注的只是人格。儒家认为,个人不过是群体的一员,是作为人际关系一个环节获得意义的。 中国文化中没有上帝这样一位至高无上者来赋予个人一种超验的人生价值,在儒家的“修齐治平”中,个人是始点而不是目的。他甚至不属于自己,故而不可能为自己的权利辩护。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反省的内容主要是人际而非个人,目的是通过履行对他人的责任而达到社会和谐。 个人言行必须符合礼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只有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时,社会才能达到“治”。儒家的政治原则是社会的安定,而非个人的权益。 其次,儒家不鼓励个性。修身是按照圣人的方式去求道,道只有一个,那么成功的修身就会产生出许多类似性格,而不是独特个性。合乎道,正是要摆脱个性。 对孔子来说,自由不是发展个性,而是和道相一致:“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要达到内在与礼仪的完全一致,必须经过脱胎换骨的自我改造,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很容易就遗失了。 最大限制则在于儒家所维护的等级制框架。儒家的最高道德原则是“忠君报国”,要求个人作出一切牺牲来达到它,尽管忠君和报国常常相互矛盾,置人于两难——君王有错,大夫有责任去谏甚至死谏,但为什么要为一个执迷不悟的君王而死?为什么要为自己正确的行为而死? 只骂昏君不骂皇帝,只推翻暴君不推翻暴政,千盼万盼的就是一个好皇帝,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多次争夺皇位的事,却从没像英国那样产生过限制王权的企图。 多少忠臣最后像狗一样被杀,没有任何法律可以保护他们不受皇帝个人好恶的迫害,抗议的途径就是自杀、入空门或入荒野。官至极品,也仍然处于君王的生杀之下,因为国家是一姓之天下。 地位低的人对高的人绝对服从,愚忠愚孝被当作美德。如果一个人的生命都被另一个人掌握,还有什么个人权利可言? ▲践踏人生命的“埋儿奉母”的故事,仍然被现代国人当成“孝”的榜样宣传着
《看漫画读经典》(系列全套14册)
只给6-14岁孩子读的经典: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柏拉图的理想国》
《西塞罗的论义务》
《牛顿的原理》
《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伽利略的对话》
《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
《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
《霍布斯的利维坦》
《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密尔的论自由》
《培根的新工具》
鲜活幽默 有趣有料有故事
大开本 图文并茂
环保油墨全彩印刷
内页纸张厚实
有韧性,装订牢固
原价531元
限时特价258
网络时代,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子们都是用手机的一把好手,各类信息繁杂而快速,热闹而空虚。
但真正能滋养孩子的,还是阅读,能让人得新知、开茅塞、除鄙见。
2020年6月,《三联生活周刊》宣布创立国内第一本9-16岁人文思维启蒙的青少年杂志《少年》,迄今已经走过三年!
创刊时,杂志提出的slogan:思想启蒙,情感学习,意义追寻。
这三年,主创们也确实做到了。把这些大大的目标,切小,切碎,融入每一篇的文章。让每一篇文章好玩,有趣,而且关乎青少年当下的真实生活。
每当家中少年拿起这本杂志,就没办法放下,会一字一句地读下去。
他们会感到被理解,而不是被分析;被启发,而不是被说教;被安慰,而不是被煽情;被鼓励,而不是被鸡血。
之前订阅的杂志▲
在这个时代,阅读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很有吸引力的事情,远远不如游戏、短视频、社交媒体的吸引力。
如果你认真读过这本杂志,就会发现杂志只是入口,一个类似兔子洞的魅惑的入口,它的背后连接着一个更广阔的书的世界。
它每期的书讯都是对应主题,精挑细选最好的书推荐给孩子以及孩子背后的我们。
我们希望好的文字,以及这些文字背后的思想、情感能成为他们的成长岁月和未来人生中的一部分 。
于是,我们争取到2024年订阅福利给到大家。
给所有不平凡的少年和成人
阅读、收藏、赠送↓↓↓
三联《少年新知》
2024年全年订阅福利
月刊,共12本
原价300元
团价285元包邮(偏远除外)
【赠品福利】
现在下单发货已出版月刊+赠品,
之后每月8号左右发货当月出版
国内第一本也是唯一一本人文思维启蒙的青少杂志,助青少年学会面对复杂世界、学会独立思考、认真生活
2. 背景底蕴强大,格局高远
三联以近一个世纪的深厚的人文底蕴打造。专为青少年补上那些学校里不教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思维能力远比知识更重要,更能影响未来的人生道路
3. 顶尖的主创团队,大咖组建的专栏作者天团
特邀各领域顶尖的大咖组建作者团队,剑桥大学物理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心理专家、儿童文学名家,保证内容的高质量和高品质
4. 少年值得世上最美的画,杂志设计堪称审美艺术天花板
每一期的刊物、内页插画,都会邀请知名的艺术家、插画师、设计师来合作,创作独一无二、堪称艺术品的杂志封面与插画内容
5. 阅读体会极佳
撰稿学者团队用博学的知识和平等的价值观,让少年们看到一个更广阔的世界,话题有深度与广度,却贴近青少年的阅读兴趣,不艰涩难读
6. 帮助解决青少年迷茫,养成人生观
针对我们教育中缺失的部分,强调三个功能:思维启蒙、情感教育、意义追寻。
引导青少年独立面对真实的世界,应对人生苦闷,学习批判性思考,学习探索自我。
童书妈妈三川玲是这样评价:“三联少年刊展现了一种“精英化”的思维启蒙路径。它跟那些高大上的生活方式无关,它有着刚出生的澄澈和勇气,不拿架子不炫技,只想为9-16岁孩子提供适合他们的精神食粮。
资深媒体人杨樾的读后感言 “这本杂志不仅只适合青少年阅读。也适合每一个还愿意用逻辑和常识活下去的成年人阅读
读者小柳:这本为少年定制的杂志让我这个40岁的老少女读起来都津津有味,仿佛回到了大学时代,用笔书写青春的日子,那么向上,那么执着于梦想,半夜在走廊里拿着充电灯写作,真是拼命而努力。感恩这时代还有一群人,愿意为中国的未来们打造思想,原意坚守一些东西,比如阅读、思考、意义和爱。
娟子:内容新颖,制作精良,贴合青少年心理发展成长规律!自收到杂志后,孩子每每读起来都感受颇深,非常喜欢,我也是感同身受。